欢迎访问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2-02-18
浏览次数:86
1、老鼠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天津卫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文件编号:TJWC/GF-02批准日期:2015.07.01灭鼠操作程序在实施鼠害预防与控制时应按照以下操作程序进行:鼠情调查、制定防制方案、实施灭鼠措施及防鼠设施、鼠尸处理、考核与评价。
一、鼠情调查
(一)鼠患发生原因;
(二)鼠种组成、优势鼠种、鼠的空间分布情况、鼠迹阳性率或鼠密度。
(三)鼠类室外迁移途径、包括建筑物与外界相通的大于0.6cm的缝、孔、洞;
(四)调查做到记录详细、全面。
二、制定防制方案
(一)针对靶鼠的分布及密度、确定灭鼠方案及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二)准备好所需的灭鼠器械及药物;
(三)确定实施灭鼠的步骤、时间、人力安排及价格预算;
(四)对参与灭鼠人员进行防制方法和要求的培训。
三、实施灭鼠措施及防鼠设施
(一)灭鼠措施
1.投放毒饵要强调到位率,即鼠繁殖活动的场所、鼠患阳性的场所、可疑场所和可能出现鼠活动的场所,不留空白点。
2.使用毒饵主要使用抗凝血剂,抗凝血剂包括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等,以及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杀鼠醚、敌鼠钠盐等;外环境可使用磷化锌,但必须专业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投放,加强管理、及时回收;禁止使用剧毒灭鼠剂。
3.室内灭鼠应将毒饵投放在鼠道、墙基、物体旁及角落。一般15m2房间投放毒饵2堆,每堆3~5g。室外灭鼠应将毒饵投放在垃圾房、垃圾堆、鼠洞附近、破损的下水道周边和建筑物周围;在绿化地带、河道两侧、农贸市场周围、城乡结合部中小饭店周围,每点投放毒饵10~20g。投毒灭鼠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及时补充,如发现鼠洞及时投放毒饵,堵没鼠洞。毒饵一律要容器存放或放于毒饵盒内或建室外毒饵站。
4.特殊行业采用自配毒饵,根据不同鼠种,采取相应方法。若毒饵灭效差,可采用其它剂型,如毒水、毒粉以提高灭效。
5.投毒后要加强检查,每隔二日检查1次。毒饵保持新鲜,及时更换,盗食后要及时补足。每次都要做好记录。抗凝血剂毒饵均需保持10天以上。
6.食品加工点、饮食店、厨房、变电站、高压电间不采用毒饵,而以粘鼠板及灭鼠器械等方法灭鼠。
7.用器械(夹、笼)灭鼠,对黄胸鼠和褐家鼠,坚持采用前饵技术,以利消除新物反应。前饵放置3天以上,每天换诱饵,提高灭效。
(二)防鼠设施
在突击灭鼠后,加强防鼠设施建设。
1.发现洞、孔、缝及管道缝隙,要用铁皮、水泥或金属网罩等材料封堵。
2.食品操作间,食品加工场所与外界相通的门及仓库门,门缝小于0.6cm。木门下端装高20cm、厚度不小于0.1cm的铁皮。库房内窗玻璃不能缺损,对不能封堵的孔、洞要安装0.6cm孔径的铁丝网。
3.厨房、食品操作间、下水道总出水口安装1.3cm孔径的铁丝网。
(三)巩固期灭鼠措施
室内外巩固阶段灭鼠,在加强环境整治的同时,设置固定的毒饵站。
1.室内有鼠侵入和鼠活动场所的角落或边设置毒饵站点,每点投放毒饵10~20g。
2.室外毒饵站设有食源、水源、破损窨井、垃圾房及杂物堆附近,每点投放毒饵20~30g。
3.根据鼠情设置毒饵站数量。毒饵站应编号、登记、要有警示标志、专人管理、检查并及时更换毒饵。
四、鼠尸处理
(一)在采用药物和器械灭鼠时,每天认真检查,发现死鼠应记录鼠种及出现部位,并用杀虫剂喷洒鼠尸及周围环境。
(二)处置时专业人员应穿工作服或防护服,带橡皮手套、口罩,用镊子将鼠尸放在密闭塑料袋中,禁止用裸手操作。
(三)鼠尸应作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切忌随手投进垃圾桶内。
五、灭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一般实施灭鼠措施2~3周后,应开展灭鼠效果测定考核。
(二)灭鼠效果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灭鼠效果(%)=[(灭前鼠密度-灭后鼠密度)/灭前鼠密度]×100%
鼠密度测定可采用粉迹法及检查室内外鼠迹。
1.粉迹法
a.适用于室内。傍晚在鼠活动的通道上沿墙基或物体旁,按每15m2用凹字形模块均匀布放20cm×20cm 的滑石粉块对角2块,粉块厚度0.5mm。
b.次日清晨借助手电筒检查出现鼠足迹阳性粉块,粉块遭破坏的视为无效。
c.小型单位(面积在1000 m2以下)所有房间均布放。中型单位(面积在1000m2~3000 m2)随机布50间。大型单位(面积在3000 m2~5000 m2)随机布放100间。面积大于5000m2~10000 m2视作两个大单位,依此类推计算。
d.鼠密度:粉块法阳性率(%)=(阳性粉块率/布放的有效粉块数)×100%
2.查鼠迹
a.室内鼠迹。对室内场所用手电筒检查鼠迹(鼠粪、鼠足印、鼠咬痕、鼠洞等)。每15 m2 为1间。小型单位检查所有房间,中型查50间,大型查100间。
b.室外鼠迹。在建筑物周围、绿化地、围墙基等场所,查照鼠活动留下的痕迹,在5m范围内发现一处或多处鼠迹均记录为一处阳性。单位外检查范围
(路线长度m)以该单位外环境面积大小而定。全长在200m以内的全部查,在200m~5000m之间累计查200m至400m,大于5000m的累计检查800m。
(三)国家灭鼠达标标准
1.15 m2房间布放20cm×20cm 的粉块2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合格不超过5%。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查2000m,鼠迹不超过5处。
(四)评价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GB/T27770-2011
防鼠设施等级:
A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7%;
B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5 % ;
C级:防鼠设施合格率大于或等于93% o
室内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级: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1%;
B级;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3% ;
C级:鼠迹阳性率小于或等于5%。
外环境鼠密度控制水平分为以下等级:
A级:路径指小于或等于1;
B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于3;
C级:路径指数小于或等5;
2、苍蝇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天津卫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文件编号:TJWC/GF-03批准日期:2015.07.01 修改号:灭蝇操作程序在实施灭蝇防制时应按照以下操作程序进行:虫情调查、制定防制方案,实施灭蝇措施防蝇措施、考核与评价。
一、虫情调查
(一) 调查蝇种组成和优势蝇种。
(二)对控制范围内蝇类孳生地,如垃圾、粪便、特殊行业产生的废弃物及下脚等进行调查,并逐一记录。
(三) 调查成蝇栖息习性、季节活动特点。
(四) 对周边环境、蝇类可能侵入情况进行了解和判断。
二、制定防制方案
(一)针对上述调查,根据客户性质和需要,制定控制孳生地和消灭成蝇的综合措施以及防蝇措施。
(二)准备好所需的灭蝇器械、工具及药物。
(三)确定各项灭蝇措施实施的程序和步骤,安排人力,作出价格预算。
三、实施灭蝇防制措施
(一)孳生地处理
1.整治内外环境,彻底清除蝇类孳生地,定期检查,随时处理。
2.做好垃圾袋装化,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筒经常清洗,泔脚加盖,厨余垃圾和下脚料袋装密闭收集,定期清运。杜绝和防止蝇类孳生。
3.对清除不掉的阳性孳生地,用水淹、塑料薄膜覆盖、药物喷洒等方法处理。
4.对不能保证清运干净的垃圾房定期检查,有苍蝇孳生的用1%敌百虫或倍硫磷进行喷洒,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控制频度,一般一月份1次,二月份2次,三月份3次,四月份4次,五月份5次,六~九月份3天1次,十月份5天一次,十一月份4次,十二月份3次。
(二)灭成蝇
1.捕蝇笼灭蝇:利用苍蝇的趋光性和食性广设捕蝇笼能降低成蝇密度,捕蝇笼要正确使用,加强管理,诱饵要荤素搭配,饵料应采用海鱼并发酵24小时,数量充足,保持湿润,绿化地带每20米投放诱笼一只,形成屏障,注意离开垃圾房、食堂、泔脚缸5米以外,一周调换1次,夏季三天更换1次,饵料内加0.2~0.5%敌百虫药液,防止饵料成为孳生物。
2.毒饵灭蝇:4月~11月在多蝇场所如集市、绿化场所设置毒蝇点,常用配方有5%敌百虫糖液,0.5%敌百虫饭粒、0.5%敌百虫鱼杂(室外用)、0.05%溴氰菊酯糖液,此外很多商品毒饵可用于室内环境,灭蝇毒饵宜放在容器中,也可先用水、牛奶、啤酒等先湿润容器,毒饵需专人管理,每两周换一次。
3.快速灭蝇:在蝇密度高峰季节对多蝇场所,在早晨、黄昏采用常量空间喷酒或超低容量喷洒(方法同蚊虫),快速灭成蝇,迅速降低蝇密度。
4.滞留喷洒:在多蝇场所,蝇类喜欢停息的表面(室内或室外)进行,可湿性粉剂、胶悬剂和微胶囊剂是三种合适的剂型,滞留性喷洒使用肩负式手动喷雾器,扇型喷头,一定要正确操作,确保施药质量。
a.根据墙面的吸水量和杀虫剂的使用剂量(mg/m2),计算该杀虫剂的使用剂量。
b.喷洒前先清扫要处理的墙面。
c.喷药离表面0.45m左右,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喷洒,以湿润不流淌为宜。
d.根据药物的残效期和成蝇密度确定喷药频度和周期。
5.灭蝇灯灭蝇:灭蝇灯宜安装在易受蝇侵害的室内,如餐厅、厨房、食品加工车间、卖场等,安装时应注意场所选择及光源对灯诱效果的影响,每盏灯有效控制面积50~100m2,安装高度2m,远离门窗,电击式灭蝇灯不能安装在操作台上方,以免击落虫尸跌落污染食品。灭蝇灯每两周清理一次。
6.药物涂刷:药物涂刷与滞留性喷洒类同,对一些面积较小或比较特殊的地方,比如绳索、电线、纱门、纱窗等,对不经常打开的窗户的玻璃与窗框衔接处的四周边缘可采用涂刷的方法。涂刷3cm左右宽的药膜可起到较好的灭蝇效果。进行药物涂刷时在药液中加入5~10%的食糖可以提高灭蝇效果。加强蝇必净灭蝇可以看作一种兼具滞留喷洒和毒饵双重特性的杀虫剂,其配方主要为甲基嘧啶磷、顺9—二十三烯、砂糖和辅料。其使用方法主要是涂刷(50g 加强蝇必净加40ml水),增加稀释倍数也可喷洒使用,具有引诱、胃毒和触杀作用。平面涂刷时一般每平方米涂刷12×13cm大小的药面即可。将加强蝇必净涂刷在横杆、绳索、电线、铁丝、垃圾房可起到较好的灭蝇效果。
7.粘蝇纸:在小饭店、农贸市场等可用粘蝇纸,布放时注意场所选择、光线对粘蝇效果的影响。
8.毒蝇绳:将直径2.4~4.8mm棉绳,用持效较好的有机磷或拟除虫菊酯药液充分浸泡,晾干后剪成1m左右一段,悬挂于食堂、集市、垃圾房等场所,每月更换一次。
9.人工拍打:在不宜使用药物的多蝇场所,每天定时人工拍打也能起到一定效果。
(三)防蝇措施
1.食堂、厨房、食品加工、贮存和销售处以及医院病房等场所,需安装皮帘、纱窗或防蝇帘和风幕机。皮帘应向相互重叠两公分距离地面一公分,风幕机外吹30°角 风速≥7.6m/s形成逆风防止室苍蝇入侵室内。炊厨具柜必须有纱门、存放食品应有纱罩,使厨房食堂保持无蝇及防止苍蝇接触食品。
2.室内外厕所也应设纱门窗,以防止苍蝇进入。纱门纱窗上同时可涂刷药物灭蝇。
四、灭蝇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 方法
1.孳生地检查: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用园艺铲、长镊子、放大镜、培养皿、保鲜袋等。检查有无蝇蛆孳生,记录孳生物性状及蝇蛆数。
2.捕蝇笼法:50ml食醋加50g红糖,早上9:00放置至15:00,对诱捕苍蝇进行分类计数,单位:只/笼·24h。
3.粘捕法:在代表性场所布放粘蝇纸,一定时间后对诱捕苍蝇进行分类计数,单位:只/张。
(二) 效果考核
在防制措施实施前后以同样方法(笼诱、粘捕、目测)测定前后密度,计算密度下降率。辖区内的孳生地应将侵害率控制在极低水平或达到无害水平。
(三) 单位蝇类控制标准
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防蝇设施合格率:不低于90%。
3.重点场所室内:成蝇数不超过2只;蝇幼虫(蛹)阳性0处。
4.一般场所室内:成蝇数不超过3只;蝇幼虫(蛹)阳性0处。
5.室外:蝇幼虫(蛹)阳性不超过2处。
(四) 国家标准
1)、生产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室内不得存在蝇类孳生地。
2)、室内成蝇密度控制水平:
a)、A级:有蝇房间阳性率≤3%,阳性间蝇密度≤3只/间;
b)、B级:有蝇房间阳性率≤6%,阳性间蝇密度≤3只/间;
c)、C级:有蝇房间阳性率≤9%,阳性间蝇密度≤3只/间。
3)、室外蝇孳生地控制水平:
a)、A级:蝇类孳生地阳性率≤1%;
b)、B级:蝇类孳生地阳性率≤3%;
c)、C级:蝇类孳生地阳性率≤5%。
4)、防蝇设施合格率:
a)、A级:防蝇设施合格率≥98%;
b)、B级:防蝇设施合格率≥95%;
c)、C级:防蝇设施合格率≥90%;
3、蚊子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天津卫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文件编号:TJWC/GF-04批准日期:2015.07.01 修改号:灭蚊操作程序第1页共3页在实施灭蚊预防与控制时应按照以下操作程序进行:虫情调查、制定防制方案、实施灭蚊措施及防蚊措施、考核与评价。
一、虫情调查
(一)调查蚊种组成和优势蚊种。
(二)调查控制范围内全部孳生地,并对其编号、记录。检查蚊幼,记录阳性处、虫数、虫种,并画出示意图,以便复查和处理。
(三)成蚊活动时间(白天、夜晚)、栖息场所、成蚊密度情况调查。
(四)控制区外成蚊可能侵入情况了解和估计。
(五)调查要注意环境和季节变化。
二、制定防制方案
(一)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作出环境治理、蚊幼控制、成蚊杀灭,以及防蚊、驱蚊、诱蚊等措施。
(一) 准备好所需的灭蚊器械及药物。
(三)确定各项灭蚊措施实施的程序和步骤,安排人力,作出价格预算。
三、实施灭蚊措施
(一)蚊幼控制
1.小型积水:妥善处理/清除缸、罐、盆、桶等各种废弃或闲置的容器,该项工作定期进行,及时处理。
2.池、塘、河等大型水体,铲除杂草,增加流速,放养鱼。
3.对不能清除的水体,定期检查,发现孑孓及时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用杀虫剂包括:有机磷类、生物杀虫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对水生植物有无药害。
(二)成蚊杀灭
1.滞留喷洒
适用于地下室、车库以及成蚊喜欢栖息躲藏的绿化场所(草丛、灌木等)、杂物堆、防空洞等,选用剂型有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等持效长的杀虫剂。
2.空间喷洒和超低容时喷洒
在蚊虫活动高峰季节,侵扰活动严重的场所能快速杀灭成蚊,适用于小区公用绿地,住宅周围以及其他多蚊的室内、室外场所,药物可使用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使用用药时应注意对绿化、草木、水生动植物无药害;对人畜安全;室内喷洒还应考虑无异味和刺激性气味。
超低容量喷洒使用高浓度的药液(30~50%有效成分或原油)凭借高速(1.5万转/分钟)旋转的盘型喷头,喷出5~40微米粒径的药滴,藉风漂移到处理范围,而达到害虫杀灭,超低容量是技术性很强的作业,要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a. 根据喷幅,风向标出处理范围及行走路线;
b. 根据面积、剂量(30~50ml/亩)算出用药量;
c. 确定步速和喷药流量;
d. 喷洒在日出前后或日落后1~2h逆蒸条件为宜,风速≤3.6米/秒;
e. 注意防护和喷药安全,以及对植物药害。
(三)防蚊措施
1.利用蚊虫的趋光性(紫外光线诱蚊灯)诱杀成蚊,注意诱蚊灯的正确合理布放和使用(形成屏障)。
2.用纱窗、纱门防蚊。
3.用防蚊涂料和各种驱蚊设施。
四、灭蚊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调查方法
1.蚊虫孳生地调查,检查环境内各种存水容器中有无蚊虫的卵、幼虫、蛹、采集于广口瓶或其他盛器中,用放大镜确定蚊种,记录蚊种和容器性质、池塘和小河用500ml水瓢进行调查,每3~5m一瓢。
2.蚊虫栖息场所调查,检查环境内不同场所如人房、厕所、防空洞、地下室、动物房等,用吸蚊管捕捉蚊虫或用手电筒检查场所内蚊虫的数量和蚊种,记录环境和蚊种。
3.人工小时:选择多蚊栖息活动场所,用吸蚊管或电动吸蚊器捕捉15分钟,将捕获的蚊虫数乘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
(二)效果考核
1.由于蚊虫活动扩散迅速,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处理后灭效维持十分短暂,所以用成蚊密度下降率来评价意义不大,一般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当然对于某些特殊行业,对蚊虫密度或数量有特殊要求的,应另行协商。
2.辖区内的孳生地应将侵害率控制在极低水平或达到无害水平。
(三)灭蚊达标标准
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a)、A级:路径指数≤0.1;
b)、B级:路径指数≤0.5;
c)、C级:路径指数≤0.8;
2)、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a)、A级:采样勺指数≤1%,平均每阳性勺少于3只蚊虫幼虫和蛹;
b)、B级:采样勺指数≤1%,平均每阳性勺少于3只蚊虫幼虫和蛹;
c)、C级:采样勺指数≤1%,平均每阳性勺少于3只蚊虫幼虫和蛹;
3)、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
a)、A级:停落指数≤0.5;
b)、B级:停落指数≤1.0;
c)、C级:停落指数≤1.5;
4、蟑螂防制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
天津卫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文件编号:TJWC/GF-05批准日期:2015.07.01 修改号:灭蟑操作程序第1页共4页在实施蟑螂预防与控制时应按照以下操作程序进行:蟑螂侵害调查、制定防制方案、实施预防措施、考核与评价。
一、蟑螂侵害调查
(一) 侵害种类;
(二) 侵害范围和程度;
(三)全面细致地检查蟑螂栖息场所,并结合环境特点逐一记录。
二、制定防制方案
(一)根据侵害的种类,环境特点,确定合宜的行之有效的灭蟑措施;
(二)选定灭蟑药物、剂型、剂量,划定施药区,计算出各类措施的药物用量和所需工时,做出费用估算;
(三)准备器械,安排人员,商定施工时间,组织施工;
(四)效果检查、补充处理;
(五)长期服务项目,虫情检查,巩固措施,处理频度。
三、实施灭蟑措施
(一) 环境防制
是灭蟑最根本的措施、消除蟑螂的栖息地、水源、食源、堵洞抹缝,清除虫蟑迹、清除垃圾杂物,整治环境。
(二) 喷洒
1.药物:以拟除虫菊酯类为主(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等),也可使用氨基甲酸酯(残杀威)和有机磷。具体使用何种药物,视该场所或地区过去用药情况,即蟑螂对药物抗性水平而定。
2.喷洒次序从外围到中央,喷洒范围要略大于侵害范围,建立防护屏障,喷洒时关闭门窗、电扇、排风扇,防止空气对流影响药效。
3.采用缝隙喷洒和滞留喷洒药量为50ml/m缝或50ml/m2,对各种缝、洞、
杂物堆、角落、墙角等所有蟑螂活动、栖息的场所进行喷洒,切勿使用超低容量喷洒,可选用悬浮剂(不吸水墙面)和可湿性粉剂(吸水墙面)。
4.喷洒后保留药物,切勿冲刷。
5.喷洒时应注意避免污染食物,餐具以及防止环境污染。
(三) 固体毒饵
颗粒剂、片剂毒饵投放应遵循少量多点到位的原则,用量约1g /m2,3~5点/g,投放场所避免受潮导致药物霉变失效,药物应盛放于容器内。
(四) 胶饵
1.胶饵无刺激、无气味、无环境污染,对人畜毒性低,处理时室内人员不必离开,食品不用搬离,可随时处理,操作前不用作任何准备,适用于医院、商务楼、宾馆、饭店、食品加工企业等。
2.由于特有粘着特性并采用了注射器施药,适用于各种场合,尤其适用于在固体毒饵无法放置且不宜喷洒的电器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文件/档案柜等场所。
3.投药量2~8点/m2,一般0.03g/点(绿豆大小),具体剂量视蟑螂侵害程度而定。
4.3天后检查,蟑螂吃完处补充,由于持效长(3~6个月)以后只须定期检查补充。
5.点药剂量,部位必须准确到位,操作务必细致、周到。
6.施用胶饵的部位切勿喷药,在同一场所使用喷药,会使胶饵受到污染,影响灭效。
(五) 热烟雾剂
对下水道、地下室、仓库、高层建筑垃圾通道等使用热烟雾剂。
(六) 烟熏剂
可用于密闭较好的小房间,由于渗透力有限,无持效,与喷洒毒饵等方法配合更为合宜。
(七)巩固
1.定期监测检查,听取客户对虫情的反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蟑螂繁殖高峰期,密切注意防止虫情反跳。
2.防止外面带入蟑螂,一旦发现,立即消灭。
3.做好对邻近蟑螂侵害严重单位的虫害隔离措施,设置防护屏障,防止蟑螂侵入。
四、灭蟑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一般在实施灭蟑措施的3天至1周后进行考核
(二) 密度下降率计算
先测定杀虫药物使用前蟑螂平均密度,然后测定药物使用后的蟑螂平均密度,并计算处理后的密度下降率。
密度下降率(%)=[(灭前蟑螂密度-灭后蟑螂密度)/灭前蟑螂密度]×100%
用密度下降率来科学的反映防制效果的好坏,一般下降率达到90%以上属于理想。此外需在处理后不同期间进行复测,评价该项措施维持时间及下一次应在何时处理。蟑螂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1.药激法
药具:0.3%二氯苯醚菊酯酒精液,手持压缩喷雾器和手电筒。使用方法:对怀疑有蟑螂隐藏的缝洞、角落、抽屉、橱柜和杂物堆等蟑螂栖息场所进行喷洒,观察房间(以15m2为1间)在喷药后10分钟内激出的蟑螂数,以确定侵害率(%)和密度指数(只/间)。
2.目测法
选择蟑螂经常活动的几个点,如:灶面、桌面、橱柜等,观察5~10分钟左右,记录蟑螂数,为使测定准确,测定须定人、定时、定点。定人就是每次调查都要固定人员,定时指在同一时段观察。观察的时间长短也要相同,定点就是观察点要相同。将各点捕获的蟑螂数总和除以观察点数,即为密度指数,单位只/点。
3.粘捕法
工具:蟑螂粘捕盒。有粘胶纸板和外套盒组成,粘胶纸板铺在外套盒内,规格为20×15cm。使用方法:放约2克新鲜面包屑于胶版中央,作为诱饵。调查时每15平方米房间放2盒,放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点,2盒分别放在二个点上。晚上放,放后关灯,第2天早晨收。盒上编号、登记,并于第二天检查。密度单位:只/盒·夜。把一个房间所放的所有盒中粘捕到的蟑螂总数除以盒数,即代表着每间房间的蟑螂平均密度。测定2~3次,最后计算平均数,就更具有代表性。
(一) 国家达标标准
1.方法
a.查成若虫,用0.3%氯菊酯酒精剂喷洒一切蟑螂可能孳生栖息的场所,观察成、若虫数及鉴别种类。查卵鞘用目测法、用针、镊探检。目测查蟑迹。
b.成若虫以活虫为准,死虫不算,卵鞘也以活卵鞘为准,空瘪的不算。虫尸、残存肢、体、翅、蜕皮、蟑螂屎、空瘪卵鞘,均算作蟑迹。在木板及墙面留下斑迹不算。
c.居民:以厨房、用餐处、厕所、公用部位、杂物堆放处为重点。单位:饭店、宾馆的厨房、餐厅,医院的药房、病房,食品厂(店)的成品库、原料库,与加工食品有关的车间,职工宿舍、办公室、值班室。
d.每自然间算1间,大于15平方米的每15平方米折算1间,以检查实际场所折算。下水道以15米或一个井口为1间。
2.国家标准
1)、成若虫侵害率等级:
a)、A级:蜚蠊成若虫侵害率≤1%,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5只,大蠊≤2只;
b)、B级:蜚蠊成若虫侵害率≤3%,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10只,大蠊≤5只;
c)、C级:蜚蠊成若虫侵害率≤5%,平均每阳性间(处)成若虫数小蠊≤10只,大蠊≤5只。
2)、卵鞘查获率等级:
a)、A级:蜚蠊卵鞘查获率≤1%,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2只;
b)、B级:蜚蠊卵鞘查获率≤2%,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4只;
c)、C级:蜚蠊卵鞘查获率≤3%,平均每阳性间(处)卵鞘数≤8只。
3)、蟑迹查获率等级:
a)、A级:蟑迹查获率≤3%;
b)、B级:蟑迹查获率≤5%;
c)、C级:蟑迹查获率≤7%。
5、各类害虫监测、效果、抗性、安全技术规范
项目标准名称质量控制指标法定检验依据备注密度监测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 23795-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GB/T 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GB/T 23798-2009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GB/T 27774-2011控制效果病媒生物控制水平 鼠类GB/T 27770-2011病媒生物控制水平 蚊虫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控制水平 蝇类GB/T 27772-2011病媒生物控制水平 蜚蠊GB/T 27773-2011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城镇GB/T 27775-2011抗 性 测 定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0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26348-2010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26349-2010蝇类抗药性检测方法家蝇生物测定法GB/T26350-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法GB/T26351-2010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GB/T26352-2010使用安全杀鼠剂安全使用准则 抗凝血类GB/T 27777-2011卫生杀虫剂安全使用准则 拟除虫菊酯类GB/T 27779-2011Copyright © 2022 湖南爱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HNAK.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0731-89714100
微信二维码